蒋文斌等[23]研究了海泡石的催化特性,表明天然海泡石因在碱性地质条件下生成,矿物表面的酸性很弱,因催化裂化是由酸中心催化的反应,故天然海泡石不能直接用于fcc催化剂。他们对海泡石进行了酸改性,使矿物表面增加了l酸,而且这种酸中心的热稳定性较强,使其在炼油裂化催化中,对芳烃歧化反应的进行有促进作用,保护分子筛免遭破坏,抗钒能力增强等。这些特殊功能表明:经酸改性的海泡石可应用于某些裂化催化剂。
基于在催化剂中的应用
海泡石的化学组成与传统载体相似,具有强的机械和热稳定性,---的孔结构和---表面,具备做催化剂载体的---条件。因此,海泡石在催化剂载体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。常用作活性组分pd51、cul52]、au[53]、ag54]、prl5s、ni[6,10等的载体,用于加氢还原、催化合成等过程,结果充分表明海泡石是一种比传统载体al2o3---良的催化剂载体。近年来,很多研究人员用海泡石作催化裂化组分,并对原料油中的镍、钒等金属具有较好的净化作用。
酸改性海泡石结晶水的变化
海泡石结构中通常存在三种形式的水:---水,位于硅氧四面体带和阳离子八面体带之间:吸附水,赋存于结构空洞或通道内,无固定配位位置,与周围离子之间靠分子键结合;结构水,受mg2*离子束缚较强的水分子,位于结构空洞壁上,参加八面体配位。这三种形式的水对海泡石性质的影响有很大不同。当海泡石样品加热时,上述 三种水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脱除。图2-6中a、b和c依次为海泡石样品sep-16和sep-26的热重分析图,sep-0 样品的失重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: 50~110°c 失重约6%,吸附水脱出,此外这一-阶段失重还取决于相对湿度; 212~307 °c失重约1.1%,结晶水脱出,这是四个结晶水中两个连接较弱的水分子失去的缘故。此时,海泡石的结构开始塌陷,导致另外两个连接较强的结晶水被坍塌的通道包围,从而需要在更高的温度区间400-600°c (失重约2.8%)失去; 608- 710°c失重约5.2%; 809~ 903°c失重约1.2%,这是mg- oh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反应,失去结构水。样品sep-16和sep-26的吸附水脱出阶段的失重行为与sep-0相似,但结晶水和结构水脱出阶段明显不同,并且很难区分出失水区间,失水速度也相对变慢,这说明酸处理增强了海泡石的热稳定性64。由此可见,酸改性海泡石不但对结晶水的含量,而且对结晶水与镁离子的键合力大小都有很大的影响。
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,谢谢!
本文链接:https://tztz314698.zhaoshang100.com/zhaoshang/264221876.html
关键词: